预铺防水卷材是指由主体材料、自粘胶、表面防(减)粘保护层、隔离材料等构成的,与后浇混凝土粘结,防止粘结面窜水的防水卷材。预铺防水卷材与后浇混凝土有较高的粘结能力和防窜水能力,使其在地下工程防水设防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Q1 预铺防水卷材的命名 ■ 一般防水材料的命名是以主要组成材料和形态进行命名,比如三元乙丙防水卷材、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这使大家从名称中可以清晰的理解材料的组成及其相关的基本特性,这是防水材料的主要命名方式。除此之外,也有为了突出某类材料的特殊性,将该特点在命名中体现出来的,比如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除了“橡胶沥青防水涂料”这一材料的组成和形态外,增加了“非固化”来表达材料的特殊性能;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强调了喷涂的工法和速凝的特性。这类命名方式都是在主要组成材料和形态的基础上延伸的命名方式。 卷材施工现场 ■ 预铺防水卷材的命名方式有些特殊,是按照施工工艺命名的防水材料,名称中缺失了材料的主要组成材料,这种命名方式是有一定的缺憾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体现预铺这一施工工艺对材料特殊性要求。目前可以用于预铺的防水卷材有以HDPE等为主体材料的塑料类(P类),以三元乙丙为主体材料的橡胶类(R类),和以聚酯胎基改性沥青为主体材料的沥青基聚酯胎类(PY类)。 Q2 预铺防水卷材的历史 ■ 1992年发明了预铺防水卷材系统和施工技术,第一次采用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实现在底板及无施工空间侧墙部位与结构混凝土形成满粘,提供了良好的防水效果。这一技术进入中国并列入了2008年发布2009年实施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中,规范中第2.0.8条定义了名词预铺反粘法,是指“将覆有高分子自粘胶膜层的防水卷材空铺在基面上,然后浇筑结构混凝土,使混凝土浆料与卷材胶膜层紧密结合的施工方法。”规范认为 “预铺反粘”是一种工法,是以达到“混凝土浆料与胶膜层紧密结合”的效果为目的的一种施工方法;但在定义中将卷材限定为“覆有高分子自粘胶膜层的防水卷材”,说明当时对能够满足预铺反粘工法的卷材是有很高的要求的。第2.0.7条的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的定义,“以合成高分子片材为底膜,单面覆有高分子自粘胶膜层,用于预铺反粘法施工的防水卷材”,说明就当时的技术能力而言,只有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是能够达到预铺反粘法的防水效果。 预铺高分子自粘胶膜(非沥青基)防水卷材 ■ 2009年材料标准《预铺/湿铺防水卷材》GB/T 23457-2009出台,提出了“预铺防水卷材”的名称,标准中除了以高分子材料为主体材料的P类,还增加了以沥青基聚酯胎为主体材料的PY类。该标准的主要意义在于提出了预铺反粘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如模拟施工现场实际条件后的“与后浇混凝土剥离强度”、“防窜水性”“冲击性能”、“静态荷载”“钉杆撕裂强度”等,这些指标对于评价预铺防水卷材的使用性能具有积极的意义。遗憾的是由于受试验条件的限制,这些指标未出现在出厂检验项目,意味着在施工现场的工程抽样检验中也没有这些指标,工程抽检是难以区分是预铺防水卷材还是普通防水卷材,使得很多改性沥青自粘卷材以预铺防水卷材的名义应用于地下工程,而工程抽检无法识别,因此很多用于预铺反粘的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在名称中特别标明“非沥青基”。 卷材施工现场 ■ 因为预铺防水卷材和湿铺防水卷材在工程应用性能要求上有很大的差异,2017年将《预铺/湿铺防水卷材》GB/T 23457-2009进行修订并拆分,《预铺防水卷材》GB/T23457-2017单独设立一个标准。在该标准中,根据主体材料的不同,原标准中的P类细分为塑料防水卷材(P类)和橡胶防水卷材(R类),其中的橡胶防水卷材主要是指以三元乙丙橡胶为底面材料、丁基自粘橡胶为粘结层的自粘防水卷材;从预铺防水卷材的应用情况来看,高分子自粘胶膜预铺防水卷材的生产和应用量最大,是预铺防水卷材的主要类型。材料性能增加了“抗穿刺强度”,以及体现减粘施工性的“卷材防粘处理部位剥离强度”。出厂检验项目增加了“与后浇混凝土剥离强度”指标,对于工程抽检中区分出预铺防水卷材起到一定作用。 Q3 预铺防水卷材与结构混凝土的粘结 ■ 预铺防水卷材与混凝土粘结性能好坏是工程防水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是无法进行粘结情况检查的,采用预铺防水卷材的工程其实际的粘结状态是否达到我们的期望,我们只能通过实验室的抽样检验数据进行推断。 ■ 防水卷材与基层的粘结基本上都是物理粘结,即依靠卷材粘结胶的粘性来达到与混凝土的粘结,粘结强度与粘结胶的粘结性能有关。有些厂家宣传自己的预铺防水卷材与混凝土是化学粘结,却未见化学粘结反应机理的说明,比如化学反应物质是什么?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反应生成物的物理力学性能?生成物与卷材、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这些问题不能有效的回答,那号称的化学粘结就是无稽之谈。 ■ 就目前能够查到的相关文献的研究资料表明,预铺防水卷材与后浇混凝土的粘结主要是压敏粘结,压敏粘结属于物理粘结,其粘结强度主要来自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毛细管效应提供了压敏型粘结剂分子迁移的空间,在混凝土重力产生的压力和毛细效应的负压作用下,压敏型粘结剂分子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迁移,形成较强的物理粘结力,使预铺防水卷材与后浇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比普通的卷材与基层的粘结强度更大。同时向混凝土毛细孔迁移的粘结剂分子具有封闭毛细孔道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Q4 预铺防水卷材的适用范围 ■ 预铺防水卷材的施工顺序,一定是先铺贴预铺防水卷材再浇筑混凝土,而且混凝土必须直接与卷材面接触才能使卷材紧密粘贴于混凝土结构表面。从预铺卷材防水层与混凝土粘结的角度看,卷材防水层是通过粘结剂分子向混凝土毛细孔中迁移来提高粘结强度,粘结剂分子迁移需要一定的接触应力,接触应力越大,分子迁移数量越多,迁移深度越大,粘结强度越高。因此无论从施工顺序或者从预铺防水卷材粘结性能要求来讲,预铺防水卷材的适用范围应明确界定为地下结构混凝土底板和外防内贴的地下结构混凝土墙板。
扫码关注更多精彩!